相关专辑:
暗调风景摄影(一)|
暗调风景摄影(二) |
暗调风景摄影(三)
数码相机摄影技巧
很多初级玩家认为,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图片暗淡,欠缺活力、噪点多、景深浅、偏色等。但摄影本来就是心灵与光线沟通的桥梁,要掌握传统拍摄技艺并非易事。下面给大家列出几点数码相机在拍摄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构图与思考
对于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来说,都清楚明白准确构图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摄特写,一般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1/3处,同时尽量避开杂乱的背景,从特别的视角来拍摄,尽量捕捉物体的细节与个性,利用一些斜线或曲线的背景构图会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为生动。
另外,我们要善于运用二维的眼光观察。因为摄影是利用二维空间来进行表达,它通过透视关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为参照物)来表现空间感,不同于人眼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观察事物。不过,现时的数码相机绝大部份都有LCD取景屏,而且其视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达99%。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空间感和距离感是否足够,可做出及时的调整。
不要迷信DC的自动模式
首先,和传统相机另一个最大的差别是DC有一个白平衡。这有点类似于传统摄影中的色温,也正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重视这白平衡,所以才会产生偏色。DC一般都提供有自动、室内、室外、手动四种模式,初学者都信赖AUTO,可往往拍出的图片偏了某一颜色,只要我们细心注意LCD取景屏是可以看出的,因此我们还是尽可能使用手动白平衡为好。另外,有些数码相机也具备了自动包围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记录准确的色彩信息。
其次,光圈、快门的控制。建议若有手动的也应使用手动模式,因为自动模式下通常拍出来的图片暗淡,特别是窗内,噪点也多。因为在室内拍摄时,DC一般会自动提升ISO值,而感光度与影像质量成反比关系,即选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质量越差。这和传统感光材料的特性类似,只是在数码相机上这种特性表现更为明显。所以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若想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应尽可能地选择低感光度。
分辨光的强度
硬调光通常是由单一光源发出的,比如:太阳、聚光灯、闪光灯或单只灯泡。在这种照明下,被摄体反差较大,细节和质地被突出。你可以运用这种光线获得纪实效果。与此相反,漫射光线产生的光质较软。室内间接的照明,户外的树阴和阴天时都属于这种情况。在这种光线条件下拍摄肖像和静谧的户外风景都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讲究用光角度
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摄体的质感会相应地被强化或削弱,被摄体的形状就会被突出或被淡化。照片的基调是愉快的还是忧郁的,也会因用光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从相机上方或后方(通常称之为正面光)投射过来的光线会降低被摄体的层次感,原因是正面光不利于营造高光和阴影。较好的选择是让光源偏于一侧,同被摄体成大约45°角的侧光,就可以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和细节。
当光线从被摄体身后射来,正对着相机时就会产生逆光。拍摄对象在逆光中显得富于戏剧性。在拍摄肖像时,逆光在人物的头发边际产生漂亮的轮廓光。反差大的逆光可以产生剪影的效果。
使用三脚架
别以为除了专业的摄影师或那些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三脚架对于数码相机没有用武之地。因为要拍摄清晰的图像,拍照时必须绝对握稳照相机,即使最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模糊不清的图像,而且对于这种结果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通过后期制作来消除这种影响。
后期处理
只要适当利用图像编辑工具,诸如:PHOTOSHOP等等,你就可以让那些并不出众的照片变得颇具水准。你可以调整曝光不足的图像、校正色彩均衡,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盖住一些小的缺陷,甚至将几张照片或图像进行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