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go 逃离德黑兰/ARGO - 救参任务/ 亚果出任务 电影看点:
《逃离德黑兰》根据一篇为名“中情局如何依靠一部假冒的电影将美国人带离德黑兰”的杂志文章改编而成,片名“Argo”来源于年伊朗人质危机时期的一个典故。1979年,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刚刚取得伊斯兰革命胜利的伊朗人民团团包围,6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长达444天。期间,一位精通伪装技巧的的中情局特工托尼·门德兹(Tony Mendez)策划了一个营救方案,成功地将困在加拿大驻伊朗使馆的6名美国外交官带离伊朗。在营救过程中,门德兹自己伪装成一个电影制片人,6名外交官则谎称是和门德兹一起的剧组工作人员,他们正在拍摄的电影叫“Argo”。时至今日,很多人都认为伊朗人质危机导致了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竞选连任失败。
本片的制片方之一GK影业,亦是阿弗莱克上一部自导自演电影《城中大盗》的制片方。作为本片的制片人,这是乔治-克鲁尼与本-阿弗莱克的第一次合作。克鲁尼之前与阿弗莱克的弟弟卡西和死党马特-达蒙都有过合作。本片的另一位制片人是与克鲁尼合作过《晚安,好运》的格兰特-海斯洛夫。乔治-克鲁尼作为制片人出现在拍摄现场的时候常常会引发骚动,经常会有人做出奇怪的疯狂举动,这给克鲁尼的工作带来了一点意外压力。
编剧克里斯-特里奥写剧本的时候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材料,本-阿弗莱克在看到特里奥做的功课之后甚至感叹,这么多的材料都能写出一部电视连续剧了。本片作为参展电影在今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赫尔辛基国际电影节、伦敦国际电影节上均有上映。导演阿弗莱克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众选择奖的第二名。虽然如此,本片在多伦多放映的时候还是引起了一些争议,有批评说电影把当年事件中加拿大政府为营救美国外交官做出的努力压低不计了。导演阿弗莱克后来重编了后记文字,特别赞许了加拿大政府的努力。